清明時節(jié),上饒市信州區(qū)朝陽鎮(zhèn)福海老年公寓里暖意融融,毛梅琴帶著自己包好的新鮮清明粿來看望王培林老人。她像過去一樣拿起梳子,溫柔地為王奶奶梳理著銀發(fā),輕聲問道:“梳頭舒不舒服?”王奶奶微微瞇起雙眼,仰起頭,眼角綻開笑意:“舒服、舒服。”這溫馨和諧的畫面,讓人不由心生羨慕。
不久前,這位看似平平無奇的農(nóng)婦毛梅琴,榮獲“江西好人”稱號。她用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和善良,書寫著超越血緣的人間大愛,也詮釋了這一榮譽背后所蘊含的溫暖與力量。
毛梅琴為王培林老人理發(fā)。信州區(qū)融媒體中心記者嚴(yán)敏慧攝
王奶奶摔傷了,毛梅琴耐心地給老人喂飯。信州區(qū)融媒體中心記者嚴(yán)敏慧攝
善心萌芽 勇挑重擔(dān)暖孤心
媽媽?婆婆?親戚?其實,毛梅琴與王培林老人非親非故,甚至連同村村民都說不上,住所相隔數(shù)里地,往返一趟都要走上50分鐘,兩人之前更是毫無交集。
那是2015年的一個平常日子,王奶奶叫住了路過的毛梅琴,頗有些難為情地說:“這位女同志,你去哪里啊?我和我老伴現(xiàn)在沒人照顧,你可不可以抽空來照顧下我們?我們請不起護工,只能每月給600元護理費,你愿意嗎?”
老人說完,便情不自禁地抹起了眼淚,哭訴著他們不幸的遭遇,十分傷感。曾在醫(yī)院做過清潔工的毛梅琴,目睹過太多人間疾苦,聽完老人的訴說后,心軟的她就此接下照顧兩位孤寡老人的重任。
其實,命運的考驗也曾降臨在毛梅琴身上。2005年,下班途中的她突然頭痛欲裂、高燒不止,被緊急送院后確診為腦瘤。為湊齊60萬元的手術(shù)費,家人四處奔波,借遍親朋好友。雖然手術(shù)成功了,但也給她留下了偏癱的后遺癥,從此行動不便。
盡管自己身有殘疾,但十年來,從衣食起居到看病抓藥,毛梅琴像照顧自己的雙親一樣悉心照顧著老人。
風(fēng)雨無阻 十年守護顯真情
毛梅琴回憶,有一次,她冒雨給老人送紅燒魚,雨霧彌漫,鄉(xiāng)間小路被雨水沖刷得泥濘不堪,她一個踉蹌摔倒在地,手中的搪瓷杯飛了出去,紅燒魚灑了一地。她不顧身上的疼痛,艱難地爬起來,看著空空的杯子,滿心無奈。回家后,丈夫見狀嘆了一口氣,心疼地說:“天氣不好,我騎車送你去?!?/p>
以前,他總覺得妻子這么做吃力不討好,家人們也是既不支持、也不表示反對。但此后,兩人便一起齊心協(xié)力為老人的生活忙碌。
照顧老人絕非易事,對于行動不便的毛梅琴來說更是難上加難。切菜時,她只能坐著,用整個手臂費力地壓著菜;削皮時,她嘗試用嘴咬著或者用雙腿夾著菜。即便如此,她從未有過一絲抱怨。無論嚴(yán)寒酷暑,她都要在曾家與王村之間往返,為老人送去一日三餐。有時是獨自一人,有時是和丈夫一起,實在沒空時兒子兒媳也會幫忙送去。
有一次,王奶奶不慎摔了一跤,在床上一躺就是一年多,是毛梅琴一口一口地喂她吃飯;老人身體底子差,三天兩頭生病,每次都是她忙前忙后地照顧;毛梅琴還經(jīng)常幫老人洗澡、洗衣服,哪怕自己行動不便,也總是把老人收拾得干干凈凈、舒舒服服。
多年來,生活的磨難讓毛梅琴更加珍惜生命,對世間苦難有了更深的體悟。“大病初愈后我常想,自己能死里逃生已是萬幸,余生便想盡己所能多幫助他人?!?/p>
護理費停了 她的愛卻沒停
“梅琴啊,我沒有這么多錢,這個月就不給你了?!?022年年底,王爺爺因病去世,王奶奶每個月只能領(lǐng)取一人份的低保和鎮(zhèn)村資助,生活也更加拮據(jù),原本承諾給毛梅琴的護理費也因此再難落實。其實,所謂的600元“護理費”,也是王奶奶夫妻的生活費,兩人的各項開支都由毛梅琴一手操辦,所需花費也都要從這600元里支取,一個月下來所剩無幾,毛梅琴甚至還要貼些東西進去。
數(shù)年的朝夕相處,讓沒有血緣關(guān)系的兩人變得親如母女,即使沒了這筆護理費,毛梅琴依舊一如往常。他們早已成為了彼此的家人。
2025年1月,在鎮(zhèn)政府的關(guān)心幫助下,王奶奶入住福海老年公寓。但毛梅琴對她的牽掛絲毫未減,她常常坐著公交車,帶著自己親手做的飯麩粿、麻籽粿去看望老人。每次見面,王奶奶都激動得熱淚盈眶,拉著她的手久久不愿松開。在老年公寓里,王奶奶也總是向其他老人念叨著毛梅琴的好,言語之間滿是想念。
福海老年公寓的護理員羅建英感慨地說:“我在這工作了好些年,見過不少親屬來探望老人,可像毛梅琴這樣的真不多見。王奶奶每次盼她來的時候,眼睛里都閃著光,她給老人的溫暖,比親人還要親!”
毛梅琴用自己的行動,詮釋了善良與擔(dān)當(dāng)?shù)恼嬲x。雖然身體殘疾,她卻擁有無比強大的內(nèi)心。在命運的考驗前,她不僅沒有低頭,還選擇用愛去溫暖他人,用一只手撐起了兩位孤寡老人的晚年。她的故事,是這個時代最溫暖的注腳,激勵著我們每個人,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傳遞愛與希望,讓這份“星星之火”不斷在人間蔓延。
朱正、鄧灃、賀馳宇、中國江西新聞網(wǎng)全媒體記者鄭周贇/文